标题:莎莎赛后话多?这哪是话多,是藏不住的热爱在冒泡!
北京大满贯刚打完一场硬仗,球拍都还没收好,孙颖莎就已经站在教练李隼旁边噼里啪啦说开了。那一脸兴奋劲儿,眼睛亮得像星星,手舞足蹈地复盘每一个球,根本停不下来。这画面一出来,立马有人调侃:“怪不得CoCo(李隼)总说她话多。”可你细品,这哪是话多?这分明是心里有火,压都压不住。
去年她第一场球打完,也是这样,对着镜头来一句“我认真打了”,语气平平淡淡,可那股子认真劲儿,谁听了都得心里一震。今年呢?她又来了,比赛刚结束,人还没喘匀,就开始跟教练聊战术、聊手感、聊那个反手快撕到底是不是可以再果断点。她不是在炫耀赢了,而是在琢磨怎么赢更多、赢得更漂亮。
说实话,这场比赛看得人真过瘾。球速快得跟闪电似的,你眼睛刚反应过来,分已经定了。好几个球,对手根本没碰着,她一个变线,干脆利落。这种球打多了,谁不兴奋?换我我也得唠十句八句。她不是话痨,她是打顺了,心里痛快,想分享。这不比那些赢了就低头走人、面无表情的强?至少她真实,她鲜活,她把乒乓球当回事儿,也当乐趣。
有些人总拿“话多”说事儿,好像运动员就得冷着脸,赢了也不能笑,输了更不能哭。可孙颖莎不是那样。她赢了会蹦,输了会皱眉,打得好会主动跟教练讨论,打得别扭也会直接问“这球是不是我节奏乱了”。这种坦率,现在体坛有几个?她不怕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也不怕被人说“太爱表现”。她就在那儿,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你:我在拼,我在想,我热爱这个。
更难得的是,她说的每一句都不是空话。你看她复盘时提到的那个发球落点,后来第二局真就调整了,直接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不是瞎聊,是实战级别的战术交流。她一边打一边学,一边赢一边琢磨,这种成长型心态,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而且你发现没,她话多,但从不抱怨队友,不甩锅对手,更不会对着镜头煽情。她聊的全是技术细节,全是比赛本身。这样的运动员,话越多,越说明她投入。她不是在作秀,是在用语言梳理思路。对她来说,说话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所以别再说她话多了。她愿意说,我们就愿意听。她说的每一句,都是对乒乓球最直白的告白。看她站在赛场上,眼里有光,嘴里有话,心里有劲儿,这才是体育该有的样子。
这年头,能遇见一个打心眼里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不容易。她不说,谁替她说?
“热爱从不沉默,它总在赢球后第一个开口。”
资料来源:央视体育、中国乒乓球协会官网、新华社体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