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贵波胸前曾闪耀着一枚“胡志明金质勋章”,这不仅见证了他作为中国驻越南大使的辉煌历程,更彰显了他在担任驻外使节期间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与突出贡献。
“胡志明金质勋章”象征着越南的最高荣誉,罗贵波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一、历经中国革命战争的磨砺,罗贵波成就斐然,使其成为越南“战火大使”的不二人选。
罗贵波之所以能成为首任中国驻越南大使,关键原因在于他系中国革命战争孕育的杰出指挥官,积累了深厚的战争经验。在战火纷飞的越南,正急需这样一位深谙烽火之道的“战火大使”。
罗贵波,1907年7月14日,在江西赣州市南康区潭口镇降生。1924年7月,他在赣州省立师范学校完成了学业,随后返回潭口镇小学担任教师。1926年,他投身革命事业,并于1927年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他积极推动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并在1928年初组织并领导了潭口镇农民的武装起义。
1929年8月,年仅22岁的罗贵波便肩负重任,成为赣县县委书记、赣县游击队队长兼政委,积极投身游击斗争,并参与领导赣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1930年伊始,罗贵波同志担任了赣南红军第28纵队的政治委员,随后又履新红22军第3纵队的政治委员。同年十月,年仅23岁的罗贵波同志被任命为红35军的军长。
1931年冬季,罗贵波担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的政委一职,率领部队投身于巩固与拓展赣南革命根据地的激烈斗争,并协同主力红军积极应对敌人的“围剿”攻势。
1932年夏日,罗贵波投身红军学校,进修于高级干部班。不久后,他荣膺红军学校政治教官的总领重任。
1934年10月,随着中央红军长征的启程,中央决定将红军大学、彭杨红军学校、公略红军学校以及红军特科学校等机构共计一千余名优秀学员,整合为红军干部团。该团由陈赓担任团长,宋任穷出任政治委员,下辖四个营及一个高级干部队,其中罗贵波同志担任干部队队长并兼任政治委员一职。
湘江战役过后,中央红军由起初的八万余人锐减至三万,干部团亦随中央纵队行动。不久,罗贵波被委以重任,担任了三营的政治委员。翌年1月初,红军攻克遵义,三营亦随部进入遵义城,罗贵波所率部队负责保障遵义会议会场及城内安全,确保了会议的顺利进行。遵义会议闭幕之后,在土城战役、遵义之战以及建安战役中,罗贵波率领三营与干部团并肩作战,英勇抗敌,为全军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35年四月末,军委下达了迅速渡越金沙江的命令,3营肩负起渡江先锋队的重任。在启程之际,党中央的最高领导人张闻天亲临部队进行动员,罗贵波及全体官兵均深受激励。皎平渡地处四川会理县与云南元谋县的边界,此地山峦起伏,道路蜿蜒曲折,行进颇为艰难。罗贵波在羊场战斗中受伤,左臂缠着绷带,伤口感染,但他忍痛前行,带领全营在两天两夜内跋涉二百里,抵达渡口。然而,敌人已下令破坏了金沙江南岸的船只,仅剩下一艘用于运送收税团丁的渡船。罗贵波迅速派人找到这艘渡船,确保了全团顺利渡过金沙江,并迅速占领了通安洲,击退了国民党两个团的进攻,为全军打开了通路。
1936年10月7日,在甘肃地区,一、四方面军再度重逢。此后,罗贵波接到了调令,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教导师的政治部主任。
1937年,罗贵波与李涵珍于甘肃庆阳留下了合影的珍贵瞬间。
随着全面抗战的硝烟弥漫,罗贵波肩负重任,担任了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之职。1938年,他又荣任晋西北区党委副书记,以及第120师358旅的政治委员,积极参与并有力地推动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工作。
1939年12月,罗贵波同志投身晋西事变,勇担指挥重任,成功抵御了阎锡山部国民党军的进攻。此后,他被任命为晋西北新军的政治委员。翌年,在百团大战中,罗贵波同志出任晋绥边区南线的指挥官。1942年寒冬,他再次担纲重任,担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任第八地委的书记。在此期间,他带领军民齐心协力,屡次击退日伪军的围攻,有力地巩固并拓展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防线。
在罗贵波担任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期间,流传着一个令外国记者为之赞叹的传奇故事。
在罗贵波的带领下,八分区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将我党的关键领导人安全护送至延安。途中,一段区域被日军所占领,罗贵波倾注心血,精心构筑了一条“钢铁走廊”,成功地将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众多重要领导人一批又一批地安全护送穿越,确保了他们毫发无损。
踏入八分区的“钢铁走廊”,日本侵略者只能徒呼奈何。罗贵波所铸就的“钢铁走廊”吸引了众多外国记者的极大关注,他们纷纷前来进行集中采访。
记者们对八分区的神奇能力抱有怀疑,美国和英国的记者也不例外。罗贵波轻笑一声,回应道:“这岂不是显而易见?跟我来,我带你们一探究竟!”言罢,罗贵波率领记者团悄无声息地抵达了汾阳县,此处设有日军旅团总部。他指示道:“大家在此隐蔽,仔细观察。”一声令下,八分区的大炮即刻怒吼,炮火猛烈地摧毁了日军的炮楼,将日军打得溃不成军。日军火车站的铁道也被彻底破坏,火柴厂内火光冲天……
外国记者们终于对罗贵波领导八分区抗击日军的实力深信不疑。然而,他们仍觉意犹未尽,遂向罗贵波提出,能否尝试活捉一名日本士兵。罗贵波毫不犹豫地应允了这一请求,并带领外国朋友们随同他的部队,亲眼见证了如何成功生擒一名日本士兵的过程。
罗贵波派遣了两名侦察员,化装潜入位于汾阳城外七里地处的协合堡日军大院。在一切部署妥当后,夜幕低垂之际,他们发射了三颗信号弹,罗贵波随即指挥部队发起了突袭。激战中,我军击毙了二十余名日军士兵,并成功俘虏了四人。此举令在场的国际友人无不为之赞叹不已。
罗贵波的领军抗日传奇故事,跃然于美国《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及英国《泰晤士报》的版面之上,令他在西方人的视野中成为了传奇般的八路军将领。
抗日战争的胜利之际,罗贵波同志肩负重任,担任吕梁区党委书记及吕梁军区政治委员。1948年8月,他被任命为晋中区党委书记,并兼任晋中军区司令员与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率领部队投身于汾阳与孝义、临汾、晋中以及太原等一系列重要战役。翌年1949年5月,罗贵波同志又肩负起太原警备司令员的职责。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硝烟中,罗贵波被锤炼成为一名身经百战、智勇双全的高级指挥官。而在接待外国记者的场合,他亦显露出了其潜藏的外交才华。
二、刘少奇言道:“经过中央的深思熟虑,决定派你承担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作为我党的联络代表赴越南开展工作。”
“经过周密考量,并向毛主席汇报,中央一致决定派遣你承担一项极为特殊的使命。你将担任我党的联络代表,赴越南执行任务,预计历时三个月左右。”
1949年,罗贵波光荣地担任了中央军委办公厅的首任主任。
1950年3月9日,罗贵波抵达越南,受到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的接待,一同检阅了越南人民军。他对主力军的现状感到意外。数十年后,罗贵波在回忆时说:“我未曾料到越军境况竟至如此,军队普遍面临粮食短缺,燃油更是稀缺,士兵们体弱多病;军服大多破烂不堪,多数人光脚行走。武器装备落后,各式枪械混杂,导致弹药补给困难。尤其是他们未曾参与过大规模战役,缺乏攻坚作战经验,军纪也有所松懈。如此状况下的部队,又怎能胜任在越中边界的大规模战役呢?”
罗贵波进而向越方提议:“若欲突破中越边界,则需将军队的力量凝聚成数个拳头。目前,越南部队多采取营、团规模独立行动,力量分布过于分散。越南党中央亟需下定决心,迅速组建一至两个正规的作战师。”
罗贵波完成对部队的视察后,印支共中央及越军总部正式向罗贵波提出请求。越方已下定决心对正规军进行整编,恳请我国在云南及广西两地提供适宜的地点,以便将需整编的越军主力调至我国境内进行训练。我国将对这部分越南部队提供全面的装备支持,包括武器弹药、医药用品及通信设备。此外,为确保越中边界战役的顺利进行,越方请求我国派遣军、师级军事指挥官担任战役顾问,并派出一批团、营级军官赴越南,担任部队的团、营级顾问。越方还期望在1950年之前,组建约10万人的6个师,并希望我国为其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
308师进驻云南文山地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负责其整训任务;而越军的主力部队174团与209团则进入广西龙州,由广西军区负责其整训工作。
越南方面对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团的请求,在罗贵波的积极协调下,终于得以实现。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从二野、三野、四野中各挑选一个师,并配备包括师、团、营三级在内的全套顾问。7月下旬,军事顾问团正式组建。8月12日,团长韦国清带领329名顾问抵达越共总部广渊,与早已抵达越南的中共中央全权代表陈赓以及联络代表罗贵波会面。面对越南自卫队、游击队和人民军装备编制的落后状况,顾问团迅速协助越南人民军完善了308、312、316、304等主力师团的编制,使其迅速成长为抵抗法军的中坚力量。
在罗贵波的统筹协调下,我国在越南首次参与印度支那战争(即抗法战争)期间,向越南共产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军事物资。这些援助包括各类枪支15.5万余支、枪弹5785万余发、火炮3692门、炮弹108万余发、手榴弹84万余枚、汽车1231辆、军服140万余套,以及粮食、副食品共计1.4万余吨,油料2.6万余吨,以及其他各类物资。我国由此成为向越南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
罗贵波亦积极协调并妥善处理了越南面临的粮食及货币困境。在1950年3月,胡志明、长征、范文同、武元甲等领导向罗贵波陈述越南现状时,将寻求我国协助解决粮食与货币问题视为最为紧急和棘手的挑战。
在北越的根据地,胡志明同志与中国军事顾问团一同并肩作战。从左至右依次是:范文同、长征、阮志清、胡志明、陈赓、黎文良、罗贵波。
罗贵波迅速向毛泽东及党中央提交了报告。毛泽东与刘少奇对此作出指示,强调解决越南的财经难题,尤其是粮食与货币问题,关键在于彻底摒弃法国殖民者遗留的旧有财经制度与措施,并构建全新的财经工作体系与策略。他们进一步指出,中国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所实行的征收公粮、回笼货币及促进生产的做法,对于越南而言,具有基本的适用性,并建议越南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罗贵波遵循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指导,立足越南国情,借鉴我国经验,对越南在财经政策的制定、方针的规划、规章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协助。1951年,越南的财经状况显著改善。机关与部队得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不再忍饥挨饿;民众家中粮食储备亦有所增加;货币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活动逐渐繁荣。胡志明对此表示出极高的满意。
在罗贵波担任联络代表期间,其另一显著贡献在于助力越方策划了一场关乎战局转折的边界战役。那时,越南北部靠近中国的地区,如高平、谅山、老街等省份,均处于法军的统治之下。鉴于这一局势,迫切需要开辟一条交通线路,以确保中国援助的物资能够顺畅抵达越南。唯有通过一场边界战役,方能剿灭盘踞于边界的法军势力。应越南方面的请求,中共中央派遣云南军区司令员陈赓赴越南,负责组织和指挥此次战役。1950年7月27日,陈赓抵达越北战区,罗贵波全力以赴,协助陈赓精心策划边界战役,并有效协调越南与党中央之间的沟通联系。
1950年9月16日,边界战役正式拉开序幕,我方成功击溃敌人8000余众,从而畅通了中越边境长达七百余公里的交通要道,一举破解了越南解放区所面临的包围困局。
罗贵波作为我党在越南的联络代表,原计划任期三个月,但最终延至五个月有余。至1950年9月24日,罗贵波圆满地完成了其联络代表的使命,顺利返回北京。
三、周总理曾言:“中央已经内定,你将成为我国派往越南的首任大使。”
返抵北京后,罗贵波遵照刘少奇与朱德的指示,将自己在越南的工作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呈递至中央各位领导手中。数日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出要听取他的详细汇报。为此,罗贵波与刘少奇一道,前往丰泽园进行汇报。
在毛主席的居所,周恩来同志与朱德元帅亦同席而坐。待罗贵波同志的汇报告一段落,毛主席起身离座,语重心长地表示:“越共长征同志已通过电报催促你即刻返回越南。胡志明主席期望你担任他的总顾问。你必须做好在越南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
刘少奇插言道:“原本计划你将在越南工作三个月,但看来这样的安排已不再适用,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做好长期的工作规划。”
周恩来坚定地表示:“中央已经决定,你将担任我国驻越南首任大使。”
毛泽东继续说道:“继续承担我们中越两党间的联络使命的重任,便落在了你的肩上。你是我们党派出的首位联络代表,或许也是唯一的联络代表。”
毛泽东语气加重,对罗贵波说道:“鉴于越南的局势,我们作出援助越南、抵抗法国侵略的决定。这不仅包括军事和财政上的支援,更有我方顾问的派遣。这无疑是对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一次生动践行,其意义非凡,堪称荣耀。”
毛泽东续言:鉴于朝鲜的局势,我们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公开派遣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队携手并肩,共同抵御美国侵略者的入侵。同时,针对越南的形势,我们决定持续支援越南抵抗法国侵略,秘密提供军事与财经援助,并派遣顾问协助越南在战斗与工作中。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支援越南抗法,都体现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其意义同等重大,同样值得骄傲,唯一的区别仅在于援助的具体方式各异。
刘少奇曾言:“我们精心挑选了一批专长于财经、银行及粮食工作的干部,他们将先行一步,赴越南担任顾问。未来,我们还将选拔更多领域的顾问,共同组建一支助力越南党政工作的政治顾问团。你将担任总顾问,并领导这一政治顾问团。”
提及此事,毛泽东忽然询问起罗贵波夫人的近况。罗贵波回应道:“我的爱人李涵珍乃1933年投身红军长征的老干部。”毛泽东微笑着说道:“原来她是历经战火洗礼的资深党员,甚是难得。她过去从事过哪些工作呢?”
罗贵波回应道:“她曾从事过机要、组织和干部等工作。”毛泽东随即接过话题,说道:“甚好!就让她跟随你去越南,协助你。胡志明曾向我建议,将你的伴侣一同带往越南。我已表示赞同。”
罗贵波夫妇在越南。
1950年12月中旬,罗贵波重返越南。胡志明得知他如此迅速归来,且携夫人与多位顾问同行,不禁喜出望外,遂于私宅设宴款待他们。
李涵珍这是首次踏入国宴的殿堂,主菜仅是一只瘦骨嶙峋的小鸡,以及几近枯黄的空心菜。虽简朴无华,但这道菜肴却是历经艰险,从游击区背至根据地的。
用餐完毕后,胡志明亲自引领罗贵波与李涵珍至其住处。途中,恰逢一条小溪水位上涨,原本横跨溪流的几块石磴子已被水淹没。目睹李涵珍因穿着新皮鞋而步履略显蹒跚,胡志明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腿,跃入水中,搀扶李涵珍顺利渡过溪流。这一温馨场景,不仅深深打动了罗贵波,更成为李涵珍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1950年12月,罗贵波同志回归越南,直至1954年8月,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派驻越共中央的联络代表、中国驻越南顾问团团长,以及越共中央和胡志明主席的总顾问。胜利结束抗法战争后,于1954年9月,他被任命为我国驻越南的首任大使。
四、毛泽东警示:你在越南履职期间,务必谨记李德在中国所留下的教训。
1951年的冬日,胡志明再次踏上了秘密访华的旅程,目的地是北京,罗贵波全程相伴。在这趟归国之旅中,毛泽东特地叮嘱他,务必汲取李德所留下的教训。
罗贵波陪同胡志明步入丰泽园内的颐年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纷纷上前迎接,彼此间热情拥抱。胡志明操着带有浓郁广东腔的汉语,言谈流畅,无需借助翻译,完全摒弃了外交礼节的拘束,他宛如置身家中,与亲人谈笑风生,显得格外亲切自然。
胡志明对越南在抗击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战争中所取得的进展、根据地建设的成效,以及中国顾问在越南开展工作的情形进行了概括性阐述。而周恩来与朱德则向胡志明概述了朝鲜战场的局势以及我国国内的相关动态。
在对话中,胡志明向毛泽东提出询问:鉴于中央政治局邀请罗贵波同志与会,并期望他在会议中针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我们更多指导。然而,他表现得异常谨慎与谦逊。我期望贵方能赋予他这项职责,即鼓励他畅所欲言,多提意见。
毛泽东指出:“我们予以认同,然而他向贵方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仅作参考之用。若贵方认为其言之有理,自可采纳;若觉得不尽合意,亦无需拘泥,由贵方自行抉择。”
在与胡志明的交谈中,毛泽东将个人的见解、观点及意图,巧妙地融入于日常谈笑之中。胡志明,一位情感丰富的领袖,显然被毛泽东的真挚所打动。他起身感慨道:“我们越南的同志们,从贵国的行动中深切感受到了那份无私的帮助之情。”
用餐时分,毛泽东等领导人与罗贵波共同步入餐厅,与胡志明共进晚餐。胡志明离席后,毛泽东特地留住了罗贵波,继续深入交谈。
罗贵波在越南。
毛泽东曾指出:“当胡志明同志邀请你出席政治局会议时,请对他们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的意见交流和切实的协助。你尽管提出意见或建议,但务必明确指出仅供参考。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务必保持客观,以越南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融合我国经验,切勿机械照搬。提出意见或建议务必谨慎,深思熟虑,充分准备,确保认真负责。在提供帮助时,务必确保其质量,避免强加于人。特别要尊重胡志明同志以及越南劳动党中央的领导。切勿摆出钦差大臣的姿态,更不能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你保持谨慎的态度是正确的。”
刘少奇与朱德相继强调:“务必牢记,切勿逾越你的职责边界。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无论事前还是事后,均需向毛主席、党中央请示并汇报。”
随后,毛泽东神情庄重且略显激昂地提问:“在长征出发前,你在中央苏区是否曾听闻李德这个名字?”
毛泽东曾言:“李德,德国人出身,在苏联十月革命之际,曾于苏联红军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斯大林的青睐,遂被派往中国共产党,继而抵达中央苏区担任军事顾问。未久,他遂掌握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指挥权,却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李德对中国国情与工农红军的实际状况一无所知,既不进行深入调查,亦不听从不同意见,硬是将在苏联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生搬硬套于中国,结果适得其反。他以共产国际的名义四处施压,大包大揽,傲慢无礼,指手画脚,强加于人,宛如一位高高在上的钦差大臣,自鸣得意。李德与博古等人所采取的系列错误军事战略与战术,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鲜血染红了革命的征程。”
毛泽东强调道:“身处越南,你务必牢记李德在中国留下的教训。行事需持以老实的态度,保持谨慎,尽量少谈论我们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而应多分享我们遭遇‘走麦城’的经历,我们并非从未遭遇过失败。”
罗贵波事后回忆道:“毛主席与我的那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且切实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
五、在越南抗法独立战争中,罗贵波发挥了卓越的领导作用,作出了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
自1950年的边界冲突以来,我们历经了中游地区的激战、宁平的激战、东北的激战、上寮的激战、西北的激战,以及红河三角洲的敌后游击战等,大小战役不计其数。直至奠边府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殖民者于日内瓦谈判桌上签署停战协议,越南人民终于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胜利。这番回忆出自罗贵波晚年之口,他作为中国派驻越南的领导人,自始至终参与了我国援助越南抗法战争的每一场战役。
我国参与越南抗法战争的领导层由三位杰出人物组成:罗贵波,于1950年3月9日肩负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的使命抵达越南,先后担任党中央联络代表、中国驻越南顾问团团长、越共中央及胡志明主席的总顾问,以及中国驻越南大使等要职。陈赓将军于1950年7月受中共中央之邀前往越南,参与制定了边界战役的作战方案并指挥作战,在取得抗法战争的转折性胜利后,于11月返回祖国。韦国清将军于1950年8月12日以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赴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并参与指挥了边界战役;1951年7月回国后,担任公安军副司令员;1952年10月再次赴越南,参与指挥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1954年底回国,被任命为广西省长。在韦国清将军离国期间及归国之后,罗贵波先生继续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团长。
显而易见,罗贵波堪称我国最早远赴越南、驻留越南时间最久且担任职位最为繁多的外交使者。鉴于他对越南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53年9月,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共同授予罗贵波“胡志明金质勋章”,以示崇高的敬意和表彰。
罗贵波全程参与了援越抗法的所有战役。在这些战斗中,他不仅运筹帷幄,为党中央传达指示,还与胡志明同志以及越南劳动党、人民军进行了广泛的协调与合作,为每一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罗贵波与胡志明、陈赓合影。
“我们的意见仅供参考,最终决定权在你们,你们对情况的熟悉和了解远胜于我们。”罗贵波的这段回忆,不仅显现了毛泽东对援越抗法战争的高度重视,对越南胡志明主席和劳动党的深切尊重,同时也体现了罗贵波在援越抗法战争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在援越抗法的边界战役结束后,陈赓将军返回祖国。此后,越南军队在韦国清和罗贵波两位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相继发起了红河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以及上寮战役等一系列战斗。尤其是奠边府战役,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法国侵略战争的终结。1954年1月,在以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指导和援助下,越南人民军主力3.5万人对奠边府的1.6万名法军实施了严密包围。5月1日,越军发起了全面攻击,经过55个日夜的激战,共歼灭法军1.62万人,俘虏敌军10903名,法军遭遇惨败。战后,法国政府不得不从越南撤军,标志着中国支援越南抗法战争的全面胜利。
在1950年8月至1952年10月韦国清离国履职的时期,罗贵波接棒其职责。进入1954年年底,韦国清重返岗位,罗贵波亦继任其位,成为军事顾问团的新团长。直至1956年3月,中国军事顾问团全体成员悉数撤回国内,罗贵波却选择留在越南。
罗贵波(左一)与胡志明主席及其他领导人合影留念。
1950年1月18日,我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确立了外交纽带,成为世界上首个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然而,鉴于越南当时正深陷抗法战争的硝烟,未能设立大使馆,我国驻越大使的任命便不得不推迟至四年后的抗法战争取得辉煌胜利之时。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协议的签署之后,法军于短短三个月内撤离了河内。同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委派罗贵波担任我国驻越南的首任大使。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罗贵波,并对其下达了紧急指令,要求他即刻着手筹备我国大使馆的建立。
罗贵波询道:“目前越南尚未设立首都,越共中央机构位于山谷之中,我们应立即前往还是先抵达河内再设立大使馆?”
周恩来曾言:“我们应优先考虑建立馆舍,即便无法进入河内,亦不妨在山沟中设立馆舍,此举更能彰显我们对越南的坚定支持。”
1954年9月11日,罗贵波于越北山区越南中央驻地的简陋草棚小礼堂,向胡志明主席正式递交了国书。紧接着,10月1日,罗贵波在大使馆所在的小山丘上的一处草棚中,举办了一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招待会。胡志明主席亲临现场,整个氛围洋溢着热烈与友好的气息。
10月10日,河内宣告解放。紧接着一周,罗贵波率领的团队成为首批踏入河内的使者。越南方面将法国殖民统治时期,阮氏王朝在北圻的官员黄仲夫的官邸,慷慨地辟为中国大使馆的临时馆舍。
踏入河内,我国大使馆与越方的一切交往与联络,均需逐步依照正式的外交流程进行,起初难免感到不习惯。曾有一次,罗贵波在使馆设宴款待胡志明等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长征、范文同等领导人步行至我国大使馆门前,三人并肩踏入使馆。当时,使馆工作人员正在院内悠闲散步,胡志明的秘书武期从侧门步入,轻声告知:“胡伯伯已至。”罗贵波听闻后,立刻出门迎接。胡志明笑言:“并无他事,只是出来走走,顺便探望各位同志。”众人未遵循外交礼节,此情此景充分体现了罗贵波与越南领导人之间深厚的同志情谊。
越南在历经抗法战争的胜利之后,暂时迎来了和平的时光。然而,1955年,美国再次挑起战火,越南战争爆发,罗贵波也见证了这场早期战争的起始。到了1958年1月,罗贵波圆满完成了为期八年的使命——作为“战火代表、战火顾问、战火大使”,他肩负的历史重任画上了句点,并奉命返回祖国。胡志明对罗贵波在越南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归国之后,罗贵波先生荣任外交部副部长一职。自1978年12月至1983年5月,他担任山西省省长,并兼任山西省委第二书记。遗憾的是,罗贵波先生于1995年11月2日与世长辞,享年88载。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