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直言不讳:“我们(特朗普政府)没有为这场战争花一分钱...事实上,我本不想从这场战争中赚钱,但我们确实从中获利了”。这番话彻底揭开了美国通过俄乌冲突大发战争财的真相,而最终买单的却是欧洲盟友。
特朗普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出这番话的。他特别强调:“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有人买单。不像拜登,他给了他们(乌克兰)3500亿美元,这简直太令人震惊了”。他解释说:“这场战争由北约资助。北约正在购买我们的设备”。
今年7月,美国与北约签署了名为“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的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可以向乌克兰转让武器,但相关费用由欧洲国家承担。这意味着欧洲国家不仅需要支持乌克兰,还需要为购买美国武器付款。
首批通过此机制的价值10亿美元军事装备已运抵乌克兰,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导弹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确认接收了这批“美国供应、欧洲买单”的军事支持。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乌军售达到470亿美元,占全球军售近五分之一。这样的数字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争生意”。
根据欧盟报告,仅2025年上半年,欧盟国家给乌克兰的援助就超过120亿欧元,这些钱大多变成了美国武器的订单。德国为了给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一下子就花费了32亿美元,而美国雷神公司光靠供应零件就拿走了其中18%的利润。
这些投入并没有给欧洲带来多少安全感,反而让欧元区经济增速跌到了0.5%的五年低点。普通欧洲民众的感受更直接,这两年能源价格涨了又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可政府却把大笔钱花在远在乌克兰的战场上。
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欧洲人对这种“无限制援乌”感到不满。极右翼势力趁机在法国、德国等地壮大,他们批评欧盟跟着美国瞎花钱,让欧洲成了“账单接盘侠”。
法国有议员直言,欧洲正在为一场自己说了不算的战争买单。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这种做法,觉得欧洲被当成了“提款机”。
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各国军备需求飙升,美国武器制造商成为最大受益者。为了支援乌克兰并补充自身库存,美国及欧洲盟国大量采购武器弹药,美国军工企业的订单和业绩随之猛增。
据路透社报道,2022年以来,美防务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技术公司(RTX)和通用动力公司等迎来了订单高峰。例如,仅2023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弹药超过20万枚,这使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当年的军品业务收入同比上涨17%。
在全球武器出口方面,美国成为最大赢家。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024财年美国对外军售总额达3187亿美元,较上一年度猛增29%,创历史新高。
美国国务院称,各国纷纷加强军备以补充援乌消耗并应对安全威胁,这推动了美国军火出口飙升。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在2022年年初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提供给乌克兰的大多数武器来自美国,占总量的45%。
随着俄乌冲突的延宕,欧洲国家大规模提升国防预算。据德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德国专门成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基金,其中大量用于采购美国的F-35战机、“爱国者”导弹和阿帕奇直升机等高端装备。
美国还图谋在乌克兰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把签订矿产协议作为“调停”俄乌冲突的条件之一。其中,特朗普盯上的矿产资源主要是乌克兰的稀土。
稀土是17种金属化学元素的合称,为高科技消费电子产品和军事装备提供重要生产原料。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曾发表文章称,美国与乌克兰政府探讨过战后开发乌克兰稀有金属矿藏的合作意向。
这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也意在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在稀土等战略资源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这种方式,美国试图从冲突中获取更长远的战略利益。
特朗普政府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机制,将武器采购包装成“欧洲自主决策”。但北约内部文件显示,所有采购清单需经华盛顿批准,且70%的装备必须从美国本土运输。
这种“战争经济”模式短期看确实让美国赚了钱,但长期下去,盟友的不满、军工企业的创新惰性、还有乌克兰的债务陷阱,都是迟早要爆发的问题。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