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产业换挡升级,连云港突破石化发展瓶颈,盐城新能源拉动经济新引擎
10月中旬,江苏新任省长刘小涛调研连云港石化、盐城新能源,提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邻居李姐还记得去年,连云港石化产业的智能化改造让工厂节能不少。苏北沿海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怎么做能让落后地区也迎头赶上?
苏北沿海一直是江苏的“心头病”,连云港作为海港城市,前几年还落后在省内倒数第一,2024年GDP才4663亿元,和宿迁都差了百亿。邻居王工曾吐槽说,港口条件确实好,但产业没升级起来,工人们常担心项目没订单。这种感受生活里经常聊,毕竟想让家门口工业“吃上新饭”,非得技术创新不可。江苏这回重提“石化高端化”,李姐儿子前年参加了徐圩新区厂里的数字车间投产仪式,大伙儿心里盼着,能不能靠智能化设备让产业爬坡,带点“新鲜劲”回家。
盐城这两年成了能源新贵。2024年上半年,盐城GDP猛追扬州,只差不到10个亿,还凭新能源增长硬是反超了老对手扬州。小区电工老成常说,搞了那么多年风电光伏,现在小区用的电七成都来自新能源,去年夏天拉闸限电的事情都少了。盐城市绿电疯狂聚集,家住滨海的周阿姨,早上经常能看到一排排风机转个不停,说那声音都习惯了。可想要做强产业链,专家建议盐城得借鉴上海东海大桥“风光同场”经验,走“绿电带新能源汽车”路线,把新能源优势变成整套新产业,这样就业机会才会更多。
经济发展归根还是产业支撑。连云港虽然拿下“江苏化工种子选手”的位置,可去年赛迪的新材料园区榜只排在南京、泰兴后头。产业专家说,单靠吃政策红利、承接苏南产能,根本不够。老陈是连云港本地人,他清楚,只有面向周边鲁南、皖北,吸引大项目、弥补原材料链,才能让产业基地“活水不断”。这就得企业和政府一块上阵,把服务延伸到下游市场。李姐上半年也去徐圩新区看了新材料公司招聘,说厂里今年还想着进军新业务。
苏北想追上去,投资信心还得补一补。今年1-8月,连云港和盐城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都大幅下滑,工地门口的包工头刘师傅经常愁,这两年项目少了,招工也没劲头。只有用科技升级产业,拉动市场需求,普通人像刘师傅才能多几个工地跑。有的企业老板开始考虑投资下游新能源、材料加工等“未来行业”,希望赶上新一轮产业风口。
江苏和广东,老是被拿来比。2025年上半年,两省GDP只差1757.6亿元,历史同期最小。其实,两地近些年产业合作也多了:苏州的恒力集团在广东惠州布局新材料项目,常州的新能源企业跑去江门投产。张阿姨的女儿前年调去广东,家里人感叹说,“江苏造,广东销”,有时候能让企业多条腿走路,工薪族也多了选择。专家喊话,两省趁产业互补,一块走出去,对外开放更有底气。
苏北沿海城市要想产业升级,普通市民日常就能感受到变化。你家附近要是有产业园推进智能化,比如数字化车间上线,社区里也能见到新的高科技岗位。盐城风电光伏虽然做得好,碰上就业难,建议年轻人多关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相关专业,说不定机会就在家门口。投资人如果看到石化、绿电等细分领域,瞄准产业链协同发展,或许会有新突破。最后,江苏苏北和沿海能否弯道超车,取决于产业升级和市场活力,还真值得转发讨论下,身边谁家已经吃到了新产业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