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9-11 10:03 点击次数:126

普京坚持欧洲定价公式,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中国自然寸步不让

刚签下备忘录,普京就给中国报了个“友情价”。9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俄蒙三国刚敲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方面就放出消息,天然气报价265到285美元每千立方米。

要知道中国这边的心理预期才120到130美元,几乎差了一倍。 有意思的是,普京还特意提了一嘴,说这个定价公式跟给欧洲的差不多,但亚洲得用另一套体系。 这话听着就让人琢磨,亲兄弟明算账也不是这么算的吧?

管道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出发,穿过蒙古,直抵中国北方,计划未来30年每年输气500亿立方米,总投资高达250亿美元。

俄罗斯急着把天然气卖出去,毕竟欧洲市场丢得差不多了,欧盟还计划2025年底就不签新的俄气合同了。 中国呢,正好需要稳定的气源,2025年预计进口天然气2016亿立方米,一半得靠管道气。 蒙古更不用说,作为过境国,每年能拿到稳定的过境费,还能创造不少就业岗位。

俄罗斯报的价虽然比给匈牙利这些欧洲国家的低,但跟中国的预期差太远。 有人说俄罗斯这是趁火打劫,其实他们也有难处。俄气的现金储备到2025年6月只剩5373亿卢布,比2022年缩水了七成。

不光说要增加天然气供应,还主动提出通过哈萨克斯坦每年多给中国250万吨石油,想换中国把煤炭关税从20%降到零。 要知道现在俄罗斯煤企日子不好过,已经有30家破产了,亏损超千亿卢布。

因为咱们的进口渠道不止俄罗斯一个。 中亚的管道气、沿海的LNG接收站都能供货,2025年LNG进口量预计能到1089亿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54%。 更关键的是,咱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单一供应商的进口量不能超过20%,就算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成了,俄罗斯也别想垄断市场。

就说煤炭吧,2022年中国曾短暂对俄煤实行零关税,现在恢复20%关税,俄罗斯就急着谈判。天然气方面,之前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今年供气量从380亿立方米增加到440亿立方米,当时也在价格上谈了很久。

去年他们发布的行动计划里,干脆把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给删了,结果没过多久又改口说“愿意合作”,到今年直接变成“积极参与”。

蒙古国总统说得明白,这项目能让蒙古从地缘缓冲区变成区域连接器,战略价值一下子就上去了。 但他们也不傻,知道这是跟中俄讨价还价的好机会,过境费怎么算、路线怎么走,都是要仔细琢磨的。

还有个细节值得说,中俄这次合作明确要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不用美元。 其实俄罗斯早就开始这么干了,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出口到中国的石油,从2015年起就用人民币结算。 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摆脱美元依赖,对中国来说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算是双赢。

现在项目备忘录是签了,但普京自己也承认,这只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具体价格还得接着谈。 俄气CEO特意强调备忘录的法律约束力,估计也是怕夜长梦多。

有人拿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说事儿,说他们有63.4万亿立方米,够采100年,所以有底气要高价。 但市场不看储量看需求,俄罗斯现在急着找下家,中国又不缺卖家,这价格拉锯战怕是还得持续一阵子。

之前俄罗斯想参照北溪2号给德国的高价卖气,中国没同意,坚持价格得跟油价挂钩,还不能高于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协议价。 这次估计也会这么坚持,毕竟20%的煤炭关税说不加就不加,能源进口这么大的事,更不可能让步。

蒙古那边也没闲着,一边跟中俄谈管道过境,一边又不想得罪西方。 去年突然把项目从计划里删掉,据说就是受了西方影响。 但看到中俄有绕过蒙古修管道的意思,马上又转变态度,这中间的权衡拿捏,也是没谁了。

现在三方虽然签了备忘录,但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融资方案怎么定,技术标准用谁的,环保审批过不过得去,每一项都可能成为新的争议点。但不管怎么谈,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中国肯定会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亲兄弟明算账,这话对谁都适用。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