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各位看官,咱们这“八卦雷达”今儿个又扫到好东西了!
说实话,干咱们这行,天天对着屏幕,看尽了娱乐圈的狗血,体坛的浮沉,心早就练得跟铁板似的。
可这几天,一张照片愣是像股暖流,猝不及防地,就把我这颗“老油条”的心给融化了。
那一瞬间,我这老胳膊老腿儿都忍不住想拍大腿,吼一句:“这才是人味儿啊!”
照片里,谁呀?
咱们排球界的“定海神针”、“铁榔头”郎平指导!
她穿着一件印着五星红旗的T恤,笑容那叫一个温和,跟邻家大妈似的,站在一张轮椅旁边。
轮椅上坐着的,是曾经在男排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汤淼,那会儿,他可是个高大威猛、弹跳惊人的“空中飞人”啊!
你再瞧瞧他们面前的小桌,一个红彤彤、鼓囊囊的大红包,简直比C位明星还抢眼!
这画面,怎么看怎么熨帖,是不是瞬间就觉得,这世道,还是有真情在的!
说起这事儿,我可得跟你们掰扯掰扯。
郎指导,那会儿才刚从美国回来,时差都没倒利索呢,回国才第六天!
按理说,功成身退的传奇人物,不得先享受享受久违的清闲,或者参加几场“高大上”的宴请,接受各方“膜拜”?
结果呢?
人家把回国后的第一站,直接留给了这位在命运长河中被按下暂停键的老友。
这操作,简直是把“情义无价”四个字,活生生刻在了咱心里,你说气不气人?
那些天天在网上“秀”友谊的,跟郎指导这一比,简直就是“塑料姐妹花”遇到了“金刚石兄弟情”,高下立判!
这份情谊,远比任何金牌都来得沉甸甸,它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塑料情”,而是经过十余年风雨洗礼、沉淀下来的真金白银。
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坚守、关爱,还有生命韧性的故事。
你以为“铁榔头”只有赛场上的雷霆万钧?
错了,她还有一颗温暖、柔软到能把人心都捂热的重情重义之心!
这老太太,真是让人又敬又爱,简直就是行走的“人生导师”!
时间轴咱们先拉回2007年,那一年,对于中国排球界来说,简直是黑色的一页。
那会儿的汤淼,才25岁,正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身高2米03,弹跳惊人,扣球势大力沉,简直就是为北京奥运会而生的核心力量!
站在球场上,他就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树,谁能想到,命运的急刹车会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残忍?
在俄罗斯的一次训练中,一场意外降临,颈椎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这几个冰冷的词语,就像一把无情的剪刀,不仅咔嚓一声剪断了他的运动生涯,更把他永远地禁锢在了轮椅之上。
从万众瞩目的赛场英雄,到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这种从云端跌落泥潭的巨大落差,搁谁身上不心碎?
不崩溃?
更让人肝儿颤的是,为了不拖累当时的新婚妻子、女排名将周苏红,汤淼这爷们儿硬是主动提出了离婚。
他说:“如果5年后你还愿意,我们再做决定。”
这话,带着血泪的承诺,像不像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甚至连放手,都得拼尽全力?
五年后,他们和平分手,周苏红后来重组了家庭,事业也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是正厅级领导。
这其中有多少隐忍和无奈,多少爱与放手,简直能拍一部电影。
我常常想,这种选择,得有多大的勇气和爱才能做出来?
换作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打击,可能早就被生活压垮了,但汤淼和周苏红,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爱”,也让人看到了体育人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儿。
在汤淼人生最灰暗的那些年,当然有许多教练、队友伸出援手,但有一份关怀,却像涓涓细流,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这份温暖,就是来自郎平。
我特意去扒了扒资料,发现从2013年开始,无论郎指导执教中国女排的日程多么繁忙,无论辗转于世界各地的赛场多么疲惫,她几乎每年都会雷打不动地抽出时间,专程去上海看望汤淼。
想想看,咱们普通人,有多少朋友能做到十年如一日地关心?
更何况是郎平这样的大忙人!
她可是带领中国女排冲锋陷阵的“主心骨”,压力山大,时间宝贵,可她偏偏把这份宝贵的时间,留给了老友。
这不就是“真朋友”的最高配置吗?
说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想起黄磊老师一家子。
每次他家孩子穿得朴素点儿出门,网上那放大镜就恨不得凑到像素点上:“这是真朴素,还是凹人设?”
你说这网友,有时候是不是比显微镜还厉害?
可郎指导去看汤淼,这事儿,从头到尾透着一股子真诚,没有半点作秀的痕迹。
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队时隔多年重夺冠军,举国沸腾!
汤淼坐着轮椅也去了现场。
郎指导一看到他,那句“他来了,我心里特别踏实”,你品品,是不是比金牌还沉甸甸?
那一刻,女排精神,不只在赛场,更在人心。
郎指导的关心,从来不止于口头上的问候。
就像这次照片里那个显眼的大红包,它可不仅仅是中国人表达心意的一种传统方式,更是郎平十余年来持续不断支持的一个缩影。
她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送去衣物、康复器械,更在精神上给予了汤淼巨大的力量。
我了解到,早在多年前,郎平就与友人共同发起了“汤淼慈善基金”,募集了上千万元资金,为他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实实在在的“钞能力”和“爱能力”啊!
这种默默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