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坐在“空军一号”上,面对记者镜头一脸不悦:“我已经给了俄罗斯10天期限,但他们没有任何回应。真遗憾。 ”这是他第七次为俄乌冲突设定时间表,从最初的50天缩短到10天,威胁的制裁从“非常严厉”的关税到次级制裁。
而在莫斯科,普京正召集全体高层官员。 据俄罗斯卫星社消息,普京下达了明确指令:对特朗普的任何“最后通牒”都别当回事,必须坚决推进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
这道被西方媒体称为“死命令”的指示,通过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公之于众:“特朗普的威胁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 俄罗斯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普京总统的指示。”
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X上的回应更加直白:“不管50天还是10天,俄罗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 每次新通牒都是威胁,都是往战争上逼,不是俄乌之间的,是跟美国自己的。 ”
他还提醒特朗普回忆一下喜欢的“行尸走肉”电影,想想“死亡之手”有多吓人——“死亡之手”正是俄罗斯冷战时为对付美国核威胁而建立的“周界”系统,即使在指挥人员和中心都被摧毁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发射核导弹进行报复。
特朗普很快在“真相社交”上回击,先骂印度跟俄罗斯做买卖,宣布从8月1日起给所有印度商品加25%的税,只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武器。接着直接警告梅德韦杰夫:“告诉梅德韦杰夫,这个失败的前总统,别真以为自己还是总统,小心点,他正往危险地方踩! ”
梅德韦杰夫当天就在“电报”上怼回去:“要是俄罗斯一个前总统说几句话,就能让所谓强势的美国总统这么紧张,那俄罗斯做的肯定都对,还会接着按自己的路走。 ”
俄罗斯其他高官的态度同样强硬。 拉夫罗夫指出,现在俄罗斯不光要在战场上打败乌克兰,还得一个人扛整个西方联盟。 扎哈罗娃表示,威胁对俄美关系正常化没好处。 佩斯科夫则强调,俄罗斯早就习惯西方制裁了,经济照样转,早就有“免疫力”了。
俄罗斯的底气来自实实在在的数据。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俄乌冲突后,美俄直接贸易额已大幅缩水。 2022年美俄贸易额仅占俄对外贸易总额的不到2%,而冲突前这一比例为5%左右。 美国的关税威胁对俄罗斯经济的实际影响确实有限。
更重要的是中俄合作关系的深化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买家。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7.5%以上。 这种经贸合作不仅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也让美国的制裁威胁大打折扣。
在特朗普发出威胁后不久,中方就明确表示,和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合作不会因外部压力而受到影响。 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其独立的经济决策,外部势力无权干预。 这种坚定立场为俄罗斯提供了坚定的支持,也让美国的制裁威胁显得更加虚弱。
特朗普的威胁背后,似乎更多是出于国内政治需求。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试图通过对俄施压转移公众对“通俄门”等丑闻的关注,同时展现强硬外交手段,以争取部分选民支持2。 然而,这种政治作秀并未改变战场上的现实。
俄军在乌克兰的攻势仍在继续,战场态势才是决定冲突走向的关键因素。 普京向俄高层下达的铁令,为这场持久战定下了基调:俄军将继续通过战场上的优势削弱乌军有生力量,扩大占领区,以增加未来谈判的筹码。
相比之下,美国的策略显得矛盾重重。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和威胁施压俄罗斯;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 这种两难局面使得美国在调解俄乌冲突中显得无力。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暴露了美国在调解俄乌冲突中的无能,既缺乏有效手段来施压俄罗斯,又不愿放弃对乌克兰的操控。 这种矛盾的立场注定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果。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认为,特朗普的威胁就是“狼来了”,没真本事。 这种观点在国际社会获得不少认同。 过去三年的经验表明,经济制裁动摇不了普京政府。 真能让俄罗斯改策略的,只有战场上实实在在的败仗。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普京这道命令,就是对美国威胁最有力的回敬。 俄罗斯要按自己的节奏推进军事行动,外人别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