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年头,啥最值钱? 黄金? 股票?比特币? 东北人咧嘴一笑:“存折人情,利息翻倍”! 不信?瞅瞅郭艾伦这事儿凌晨三点,一个电话,球星直接变“闪送小哥”,飞行1400公里就为给赵本山救个场。 没有合同,没有热搜,只有一句“来呗”,人家真就来了。
这事儿搁别人身上得炒成商业合作,搁东北就是一句“欠的账该还了”。 啥账? 感情账! 东北人兜里可以不揣钱,但不能不揣“人情存折”。 平时点滴攒着,关键时刻取出来,利息比高利贷还狠,票房翻三倍,黄牛懵圈:“关系咋还能当流量使? ”你酸溜溜说“不就是给老赵面子”?“ 哎哟喂,换你试试?” 半夜三点打电话,能接你电话的超过三个算我输。 东北人的通讯录里,存的不只是号码,是“紧急提款机”,还是24小时免预约的那种。
老赵一个电话,艾伦两小时航程,落地直接进后台。 你说球星架子? 不存在的。在“人情债”面前,再大的腕儿也得乖乖还账。 东北人把这叫“骨子里的欠条”不催你还,但你自己得记到死。
有人说这是落后文化,不懂市场经济? 拉倒吧! 广东球迷夸自家球队人情味浓,杜锋朱芳雨退役都能留本地,咋辽宁就放走了郭艾伦? 吉林东北虎队能把孙军培养成老板,对姜宇星、姜伟泽仁至义尽人情和生意,在东北从来不是单选题。
但你说东北人只会蛮讲情义? 那也不是。 郭艾伦转会广州,有人骂“东北形象坍塌”,可人家龙狮俱乐部答应配合卖球衣了吗? 没有! 艾伦本想再战一季和韩德君、李晓旭拿个冠军再走,结果呢? “存折人情”也有余额不足的时候。
你看兰州红古区搞“道德储蓄所”,发存折记积分,善行能换日用品;湖南宁乡发“功德银行存折”,移风易俗、孝老敬亲都能积分全中国都在学东北,只是东北人早玩透了。
可别以为“存折人情”光暖烘烘。 那本泛黄的存折里,也可能是老爹攒了13年的12万块,月存十几块从1985年扛到1998,最后一笔写着“儿子结婚用”。 他生前和你说话不超过五分钟,死后却让你跪着哭。
也有老爷子被儿媳逼钱,直接烧了“百万存折”结果那是张过期的! 真钱早转定期留给孙子了。 东北人的存折,能暖哭你,也能烧懵你。
现在年轻人总抱怨父辈冷淡? 看看存折吧! 老一辈的爱刻在骨头里。 他们吃过糠咽过菜,把钱看得比命重,却能为你清空存折。 郭艾伦今晚不是球星,是还账的普通人。 人情不是万能,没人情万万不能。
所以啊,你说郭艾伦飞这一趟值不值? 票房翻倍是明面的,暗地里呢? 下次艾伦有啥事,老赵的“人情存折”是不是得翻倍利息还回去? 东北人算账,算的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