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时军队三十万,孤身一人返回长安。战争的残酷不分时代和国界,一旦战争的大幕拉开,惨重的伤亡和死亡的结果便已注定。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而一些参战国家的纷争并未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停止,反而引发了一场报复性的反击。
澳大利亚作为战事稀少的参战国,对日本战败后选择投降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未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对日本的侵略罪行表示宽恕。为了对日本进行报复,澳大利亚军队用机枪对败退的日军士兵进行了扫射,枪声彻夜回荡,最终20万日军仅剩下一万兵力。
二战落败,日本投降
战火连绵不绝,终于迎来了战争终结的信号。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政府选择了投降。紧接着,9月2日,日本天皇签署了无条件的投降文书,标志着那场残酷的战争正式画上了句号。
面对日本无条件投降他们的真挚态度以及美国方面的调解姿态,导致众多战胜国纷纷选择宽恕日本,主动放弃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要求以及审判相关日本军人,而那些幸存的日本士兵也都被送回了国。
接连不断有战胜国宣布日本投降,整个局势显得十分融洽。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选择投降似乎是一个明智之举,为国家赢得了及时止损的机会。正当日本全副身心准备着力恢复国力之际,一个意料之外的访客突然降临,那便是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崛起出乎了全球人民的意料,二战的战火主要在欧洲和亚洲大陆肆虐,那么为何位于遥远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坚决反对日本投降,坚定地要求审判日本天皇,并大声疾呼绝不容忍日军的罪行呢?
澳大利亚因此成为唯一拒绝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家,愤怒至极的澳大利亚人决定采取主动攻势,残忍地杀害了近二十万名日本战俘,最终使得原本庞大的日军仅剩下一万岌岌可危的士兵。
澳大利亚不服日本
在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军队加入英国参战,却未料到此举引来了日军的无情对待。日本在与英国的交战中,气焰嚣张,不仅击败了英国,还俘虏了将近13万名英国士兵,更将非参战国澳大利亚的战俘悉数俘获,数量高达15000人。
英澳两国战俘总数近十四万,日军对他们进行了残忍的虐待,他们或是遭受残酷的刑罚,或是被残忍地活埋,或是被流放到山林中,最终音讯全无。15000名澳大利亚士兵无一幸存。当澳大利亚得知所有战俘都已失踪,他们焦急万分,愤怒的情绪使他们迫切地等待着复仇的机会,准备对日本发起攻击。
果然不出所料,野心勃勃的日本开始疯狂地侵蚀军事实力较弱的东南亚地区,意图通过无休止的侵略行为来扩大日本领土,甚至将邪恶的触角伸向了宁静安详的澳大利亚。
1942年,日本突然对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发起了未经预告的攻击,这一举动让原本战事稀少的澳大利亚感到措手不及。在此情况下,澳大利亚军队未能主动发起攻势,反而陷入了被动,沦为了被攻击的对象。
在首次遭遇日军侵占澳大利亚时,澳军由于准备不足、兵力薄弱,未能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最终付出了243名士兵的代价。连续两次的溃败和遭受残酷对待,使得澳大利亚人民对整个日本充满了无尽的仇恨和愤慨。
恰逢屋漏之时,澳大利亚不幸再次遭遇日军袭击。那是在1942年,澳军紧急派出了一支队伍,奔赴印度尼西亚。安汶岛支援身在当地的荷兰军队.
双方携手捍卫着小岛要塞,未曾料到却连连遭受日军多次猛烈攻击,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军队均遭受重创,伤亡惨重,超过1000名士兵命丧黄泉。澳大利亚的士兵要么在战场上英勇牺牲,要么惨遭日军残酷杀害,再次上演了无人幸存的悲剧。
澳大利亚反击日本
面对日本此举的恶劣对待,澳大利亚内心充满愤怒,只能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发起反击。复仇的行动似乎已不可避免。经过漫长的等待,最终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
日军因贪婪而频繁寻找机会,意图在进攻菲律宾的战役中开辟通路,进而着手夺取新几内亚在北部沿海地带,新几内亚战役的战鼓声在空中激荡,响彻云霄,日澳双方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在新几内亚的战场上,澳大利亚与美国携手并肩,共同对抗那令人痛恨的日军。美军和澳军巧妙地选择了拿骚湾作为登陆点,悄无声息地登陆岛屿,紧接着,他们气势磅礴地向萨拉马瓦地区发起攻击,这一行动成功吸引了驻守在莱城的日军前来支援,澳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得以完美实施。
日军毫无防备之际,盟军美国空军发动突袭,成功摧毁了200架日军的战斗机,空中优势已完全落入美澳联军手中。随后,澳大利亚军队紧锣密鼓地加入战斗,从东西两侧对日军陆地阵地进行夹击,莱城已被澳美联军完全控制。
非但如此,对日军怀有深仇大恨的澳军还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他们把二十多万名日军士兵困在了新几内亚岛上,不提供粮食,似乎就等着这二十万日军士兵全部活活饿死才肯罢休,这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目睹这一幕,日军纷纷跪地求饶,双手高举以示投降,然而澳军却对此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厉地对日军进行惩罚,以此来报复日军过去犯下的恶行。
骤然间,令人胆寒的枪声此起彼伏,澳军士兵们纷纷抓起机关枪,对准日军战俘,用密集的机枪火力扫射,面对那二十万名手无寸铁的日本士兵。
每一响枪响都映射着澳军士兵们满腔的愤怒与仇恨,那是他们对逝去战友的复仇之火。那一夜的枪声未曾停歇,直至晨曦初露,枪声渐歇,20万日军士兵已无踪影,唯有1万名日军战俘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