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3月,镇南关前,70岁的冯子材手持长矛冲向法军,身后跟着他的两个儿子。
法军全线崩溃,统帅尼格里重伤,消息传回巴黎,法国内阁倒台。
我们胜利了!
可三个月后,李鸿章还是签下了《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
这就是近代中国的魔咒:明明打赢了,最后还是输了。
赢了都这样,输的情况跟多。
英国侵略中国三次,英国胜;法国侵略中国两次,法国胜;德国侵略中国一次,德国胜;沙俄侵略中国一次,沙俄胜;日本侵略中国三次,日本胜两次,败一次。
百年之间,五国来犯,中国几乎全败。
这不是段子,这是血写的历史。
近代的中国,为何屡战屡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竟然用战争的方式强迫中国接受鸦片贸易。
当时的清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以为几万八旗兵就能横扫天下。
结果呢?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用坚船利炮沿海岸线一路打到广州、宁波、上海,《南京条约》签了,香港割了,赔款2000万两银圆,五口通商,中国的大门被强行踹开。
这还没完。十几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卷土重来,这次连首都都不放过,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继续割地赔款,还要在北京设公使馆。
法国人也分到了蛋糕。
1883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虽然镇南关打了胜仗,但《中法新约》一签,法国控制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大门。
正如时人所说:“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残酷:一个农业文明撞上了工业巨兽。
当英法用蒸汽动力的军舰、线膛枪、开花弹轰击时,清军还在用鸟铳、大刀、弓箭。
这不是勇气能填平的差距,而是整个时代的碾压。
到了德俄出场时,英法已经把蛋糕切了一半,剩下的,他们也不客气。
1897年,德国借着“巨野教案”,大摇大摆派兵占领胶州湾,清政府打不过,只能签《胶澳租界条约》,租99年,还附送铁路、矿权。这哪是租,这就是抢!
沙俄更狠,趁着英法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领土就这样被割走了。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全成了俄国地盘。
这一刀,割得最深,也最永久。
中国北疆的版图从此改变,再也没能收回。
到了1900年,八个列强国家组成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签下《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如果说英法德俄是“趁火打劫”,那日本就是“长线布局”的阴险家伙。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打着“朝鲜自主”的旗号,实际瞄准的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清军一败涂地。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赔款2.3亿两白银。
这笔钱,相当于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成了日本工业化的“启动资金”。
而清朝的洋务运动,在这一战中彻底破产。
李鸿章签字后感慨:"日本将成为终世之患!"
果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三个月占领整个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持续了14年。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个岛国把凶残演绎到了极致。
但这一次,中国人打回来了!
从东北到西南,从正面战场到游击战线,无数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日本的疯狂扩张。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次战败?
不是中国不努力,而是差距太大。
一个农业国家,碰上蒸汽机、坚船利炮、现代军队、资本制度,毫无还手之力。
这不是靠勇气能填平的差距,而是工业、制度、组织的全面落后。
闭关锁国、不改不革,注定要被现代世界踢出局。
可也正是这些失败,惊醒了中国人。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新文化运动到抗战胜利,每一次反抗、每一次改革,都是对那个"战败史"的回应。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一个民族百年耻辱,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全面胜利。
它告诉世界:中国不是打不过,而是没准备好,一旦准备好了,历史就会改写。
今天的世界依然不太平,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那段历史,不是为了记仇,而是为了记住:国家强,才有尊严;民族强,才有底气。
从1840到1945,105年的屈辱史,用血与火写就。但也正是这段历史,锻造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
自强才能自立,这是铁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