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03 17:06 点击次数:163

红卫兵领袖们的前世今生

红卫兵领袖们的前世今生

作者:文贝

红色背景上印有黑色字迹的袖标,标志着造反派的红卫兵;而红色基调上书写黄色文字的袖标,则属于文革初期坚守皇权的红卫兵。

清华“三临”此组织包括清华大学文化革命代表大会临时筹备委员会、清华大学红卫兵临时总部以及清华大学红卫兵总部临时主席团。它们分别于1966年7月29日、1966年8月19日和1966年9月16日相继成立。主要成员有刘涛(担任主任)、贺鹏飞(担任副主任)以及李黎风、王新民、乔宗淮、刘菊芬等人。

红卫兵一司“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全称如此,成立于1966年8月27日。该组织不仅负责保卫工作组,亦担负起保护老干部的重任,由汪延群担任总指挥。

红卫兵二司:全称为“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总部”,成立于1966年9月5日,其与大方向的红卫兵一司相去不远。

红卫兵三司全名“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成立于1966年9月6日,当时在高等院校中属于少数派。该组织的基本立场是反叛各级党委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与一司和二司持对立立场,由朱成昭担任司令。

“西纠”全称“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成立于1966年8月25日。成员单位包括北京三中、红大附中(女一中)、北京四中、女三中、六中、八中等31所中学红卫兵组织,后来又19所中学加入。以干部子女红卫兵组成,司令为孔丹,副司令为陈小鲁和董良翮。其它主要骨干包括:牛皖平、于增寿、彭小蒙、卜大华、宫小吉、秦晓(现招商局董事长)、王向荣、赵胜利、、栗胜利(六中)、邓榕、马凯(北四中)、卜大华、骆小海、彭小蒙)、张承志、陶正、郭冀豫等,后来的名人任志强、薛蛮子等也是成员之一。

联动“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的全称,于1966年12月5日正式诞生。该组织的发起者包括了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石油学院附中、八一学校、101中学等海淀区众多中学的红卫兵领导集体,其总部选址于北大附中。该组织主要由高级干部的子女组成。其中,牛皖平、于增寿、李单纲、项东平、彭小蒙、周春英、宫小吉、卜大华、马晓军、张路宁、任志明、邹平、赵战平、董良翮、孔丹等,均为该组织的代表人物。

“井冈山兵团总部”本团队由蒯大富、沈如槐、孙怒涛、鲍长康等成员组成。

井冈山四一四部:该组织源自井冈山,成员阵容包括沈如槐、孙怒涛、汲鹏、陈楚三、任彦申等人。

北京中学红卫兵代表核心:作为北京市中学红卫兵代表大会的官方组织核心组成员,李冬民担任组长一职。

天派主要组织之一为北京航空学院的“红旗”社团,其中“航”字寓意航空,与天空紧密相连。

地派作为主要组织之一,北京地质学院旗下的“东方红”因其“地”字而备受青睐。

“天派”、“地派”两大阵营的领军组织——“新北大公社”的北大、“井冈山”的清华、“红旗”的北航、“东方红”的地质以及“井冈山”的师大等“左派”造反红卫兵团体,其核心领导层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被誉为北京造反派红卫兵的“五大领袖”。

文革初期的红卫兵领袖

卜大华清华附中红卫兵运动的领导者之一,红卫兵运动的发起者,七级部某分部政治部主任卜文达的子女。此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村参军。1990年,他撰写并发表了《红卫兵之旗》一文。

骆小海“我承认自己曾嫖娼,我认为嫖娼是一种美,而妇女的卖淫则是人性与经济因素的必然选择。”

张承志曾是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核心成员,红卫兵称号的创始人之一,“西纠”组织的成员,出身干部家庭。此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村。1972年,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被分配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此后,他转型成为了一位穆斯林作家。

张晓宾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核心成员,出身于军干世家。其后,他投身农村劳动,并应征入伍。随后,他担任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以及中翰科技经济发展总公司的总经理。

谭力夫北工大“巴黎公社”红卫兵的负责人,提出“出身论”的先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谭政文之子。他后来晋升至军职大校,转业之后,担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彭小蒙,亦名肖梦,曾担任北大附中红卫兵运动的领袖,主笔撰写了“三论造反精神”等重要文献,并曾是“西纠”与“联动”的成员。其父彭炎当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之职。此后,肖梦还成为了中信出版社《比较》杂志的负责人。

杨冀平矿院附中红卫兵运动的发起人,系开国上将杨勇将军的次子。此后,他担任了重庆警备区少将司令的职务。

刘歌矿院附中红卫兵运动的发起者,刘春时同志的父亲,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现任珠海延安精神研究会监事长。

刘克府,即朱新华。 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领导核心,红卫兵一司的副总指挥,系开国上将朱良才的嫡传之子。

苏晓前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的红卫兵领导者,系开国中将苏静之子。此后,他曾在济南军区服役。

徐甘泉“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的红卫兵成员,系开国中将徐立清之子。现任海军葫芦岛试验基地的少将司令员。

汪延群北京轻工业学院红卫兵运动的领军人物,红卫兵一司的总指挥,系开国上将汪东兴的女儿。1968年,她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转业后,她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担任了职务。

朱新民北京轻工业学院红卫兵运动的领导者,红卫兵一司的参谋作战处处长,开国上将朱良才的第三子。现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朱新加朱良才上将之子,出身于人民大学红卫兵的朱某,现为武警部队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专职副书记,并荣膺武警少将称号。

朱佳木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运动的发起人。其父朱理治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的秘书、党中央副主席陈云的秘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刘平凡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红卫兵一司副总指挥,开国中将、文革期间副组长刘志坚之女。

程辛联她,乃人民大学红卫兵之成员,同时也是内务部副部长程坦的千金。身为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她更是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的贤内助。

刘涛清华大学“文革”临时筹委会副主任、校临时主席团成员,以及红卫兵主要领导之一,自控系“文革”主任。现已退休,服务于北京铁道分局。

贺鹏飞清华附中“文革”时期临时筹委会主任,校临时主席团主任委员,机械系“文革”领导小组组长,系元帅贺龙之子,曾负责军委工作。后晋升为军区中将副司令。

李黎凤清华大学“文革”筹委会成员、临时主席团要员,以及清华大学红卫兵核心领导人之一,工物系“文革”领导小组主任,系中央政治局委员李井泉之子。曾任总参谋部大校副所长。

刘菊芬身为清华大学红卫兵总头目、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宁一的千金,她亦担任北京四通公司的副总裁。

乔宗淮清华大学在“文革”期间临时敌对委员会、临时主席团及红卫兵临时总部的主要负责人,数力系在文革时期的主任,以及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位外交部副部长。

胡劲波清华大学机械系在“文革”期间的负责人,系团中央书记胡克实的嗣子。

王新民身为清华“三临”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亦曾担任无线电系在“文革”期间的负责人,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王维舟的后裔。

王苏民清华大学“三临”负责人之一,亦为无线电系在“文革”期间的主要负责人。

四机部部长王铮的公子。中央警卫局担任少将副局长的要员。

秦晓北四中的红卫兵成员,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的参与者,其父秦力生曾担任中科院办公厅主任。现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及招商银行董事长。

刘允若刘少奇之子,曾任职于七机部工作组。此后,他继续在七机部担任工作。不幸的是,他在1977年因病去世。

刘允真刘少奇之女,曾在丰台农业学校担任工作组职务。长沙市商业银行北区支行副行长,现已光荣退休。

刘平平刘少奇之女,曾任师大一附中革委会主任,后担任国内贸易部科技司司长。

刘婷婷刘少奇之女,曾任师大女附中革委会委员。现担任北京联亚集团董事长及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楠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的千金,曾任师大女附中革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并担任中央委员。

邓榕邓小平之女,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革委会副主任。曾任职于总政治部组织部,担任副处长;在驻美国大使馆,担任三秘;全国人大常委会政研室副主任;以及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社长。目前,她担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邓朴方邓小平之子,担任北京大学校党委委员。曾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以及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贺捷生贺龙将军之女,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红卫兵。现任军事科学院少将,担任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

薄熙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之子,亦为“联动”组织成员。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孔丹中央调查部长孔原之子,曾是文革期间的红卫兵领军人物,担任“联动”与“西纠”成员。现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良翮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之子,曾任革委会负责人,“联动”组织成员。现任广州中联置业公司董事长、天津天信鼎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胡德华北大附中红卫兵运动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共青团中央当时的书记胡耀邦之子。他曾任中科院软件中心的负责人,并担任北京泰利特科技公司的董事长。

王小平曾是清华大学红卫兵的领军人物,亦为一司红卫兵的负责人之一,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以及中南局第一书记王任重的千金。

宋彬彬北师大女附中的红卫兵,副总理宋仁穷的女儿。她加入了美国国籍,并担任英资企业北京科比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及北京科比亚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陈丹淮陈毅元帅之子,现任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少将副主任。

陈晓鲁陈毅元帅之子,亦为“西纠”成员之一。现任英国国防副武官,并担任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牛皖平北大附中红卫兵的领军人物,领衔创立了“联动”组织。

宫小吉北大附中红卫兵的领军人物,“联动”组织的核心成员,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宣言的撰写者。

于增寿曾是京工附中红卫兵的首领,“联动”组织的关键成员。

文革后红卫兵造反派。

聂元梓北京大学文革期间担任主任职务。1983年,他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

蒯大富曾是红卫兵组织“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三司”的总勤务员。1983年,他因犯罪被判刑17年。服刑期满后,他受聘于山东蓬莱司家庄村的振兴实业公司,担任工程师一职。随后,他又前往深圳,先后受聘于一家民办企业和一家中外合资的网络公司。

谭厚兰,身为红卫兵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战斗团的负责人。文革结束后,她不幸被诊断出患有宫颈癌,于1982年11月离世。

韩爱晶红卫兵“北航红旗战斗队”的总勤务员,于1983年因犯下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王大宾红卫兵时期,他担任了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的总政委兼司令。1978年,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出狱后,他担任了都江堰市凿岩钎具公司的总经理,并成为我国钢钎具行业理事。

沈如槐井冈山四一四总部负责人,北京天合电子技术公司总经理。

朱成昭北京地质学院的红卫兵领导人,同时也是“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三司)的核心成员。此后,他与叶剑英将军的女儿凌子坠入爱河,却因“窃取地质部的国家机密,意图非法越境”的罪名被正式逮捕。在1980年获得平反后,他尝试经商却未能取得成功。1998年9月,他因心脏病离世,享年57岁。

李冬民北京25中学生,后更名为李国良。曾担任北京中学红卫兵代表大会核心组组长。1977年,他被错判为“李冬民反革命集团”首要分子而入狱。1980年,他得以平反昭雪。然而,1985年,因涉嫌诈骗罪,他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红卫兵命运各异

围绕干部子女的“红二代”红卫兵被称作“保皇派”。他们的一大特征便是最早掀起红卫兵运动的风潮,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便率先行动,最终成为既得利益者。而来自普通家庭的红卫兵则被冠以“造反派红卫兵”之名。他们的特点是在文革中晚些时候参与运动,期间处境普遍较为艰难。文革结束后,他们常因追责而遭遇不幸的结局。

在声名显赫的“保皇派”红卫兵领袖中,刘涛、卜大华、彭小蒙、谭力夫、汪延群、陈晓鲁、刘菊芬、李黎凤等人的名字尤为响亮。

造反派红卫兵的领军人物中,聂元梓、蒯大富、谭厚兰、韩爱晶、王大宾、朱成昭、沈如槐、李冬民等,均以其显赫声望著称于世。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