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中旬,一位年轻的士兵正在乌尔姆郊外的高射炮炮位旁服役。突然,他接到了连长的电话,得知自己被调往父亲的幕僚中服务。这位士兵就是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他被一辆指挥车送到了黑林根,那里是隆美尔的住所。当曼弗雷德走进书房时,他看到父亲左眼用黑色绷带掩盖着,面部左半边因受重物撞击而变形,脚还有些发抖。尽管如此,隆美尔仍然坚强地表示自己正在康复。
隆美尔与儿子的谈话中,透露出他在诺曼底的艰难处境。他抱怨希特勒对军事行动的过度干涉,使得他的作战计划屡屡受挫。隆美尔提到,盟军在诺曼底的桥头阵地本应是德军优先攻击的目标,但希特勒的决策却分散了德军的兵力,导致宝贵的兵力被无谓地消耗。他愤怒地表示,希特勒对他们的建议一律不接受,甚至将“抵抗到最后一颗子弹”的命令改为“抵抗到最后一滴血”,这种无意义的牺牲让隆美尔感到极度的无奈和痛苦。
隆美尔向儿子讲述了德军在诺曼底的英勇表现。他提到,士兵们为了争夺操作战防火箭炮的任务,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但最终都感到失望,因为他们的努力似乎毫无成效。他还讲述了军长在遭到英国飞机攻击时的英勇事迹,这位军长在受伤后拒绝被救出,最终在轰炸中牺牲。然而,隆美尔也深知,单靠勇气是无法赢得战争的。他形容这场战争是一场可怕的流血惨剧,每天的死伤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他甚至表示,自己偶尔会感到神经即将崩溃。
隆美尔对战争的反思深刻而痛苦。他意识到,德军的牺牲既无目的也无意义,每放一枪都会招致敌人的百倍报复。他坚信,战争的悲剧越早结束越好。当儿子提到新兵器可能会改变战局时,隆美尔断然否定,认为这不过是谣言,目的是为了欺骗前线的士兵,让他们多坚持一会儿。他坚信德国已经输了,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也大多心里明白,只是不肯承认而已。
隆美尔对东线的战争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东线的战争是生死存亡的斗争,绝不能向苏联投降。他强调,德军的目标是不让苏联人进入德国国界。然而,当得知当局将东线的部队向西线调动时,他愤怒地指责这种短视行为,认为这将导致东线的崩溃,苏军很快就会进入德国领土,后果不堪设想。
在与儿子的交谈中,隆美尔透露出他对战争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提到,当希特勒处决那些认为战争已输定的军官时,他不禁思考,如果自己也违背希特勒的意志,试图结束战争,年轻人会作何感想。他强调,当整个民族的命运被少数人操纵时,是极其危险的。他坚信,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迟早会发生战争,而西方国家最终会获胜,尽管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隆美尔的好友克卢格元帅在被希特勒召回德国的途中服毒自杀。克卢格曾对隆美尔的作战理念表示认同,认为德军应该与西方国家单独媾和。然而,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克卢格也陷入了困境。隆美尔得知克卢格的死讯后,深感震惊和悲痛。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变得极为危险。
9月初,希排德将军被免去B集团军参谋长的职务,他来到黑林根与隆美尔长谈。他们希望通过新任参谋总长古德里安将军,再次努力争取和平。然而,希特勒对隆美尔的态度始终犹豫不决。他深知,如果隆美尔主张和平的消息泄露,将会对德军的士气造成毁灭性打击。9月7日,希排德被捕,隆美尔的朋友们纷纷与他疏远。尽管如此,隆美尔仍然关心希排德的命运,他写下了给希特勒的最后一封信,试图挽救好友。
在信中,隆美尔详细描述了希排德的贡献和能力,强调他在西线战场上的重要性。他提到,希排德在诺曼底战役中表现出色,尽管面临敌人的强大压力,他仍然努力工作,为德军的防御做出了巨大贡献。隆美尔还提到了自己与克卢格元帅之间的矛盾和和解,以及他对前线真实情况的坦白报告。他强调,自己始终忠于德国,为国家的胜利而战。这封信不仅是隆美尔对希排德的辩护,也是他对自己的辩护,更是他对战争的最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