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佐’这个带着血腥记忆的称谓重回日本自卫队,我们是否还能将其视为一次简单的名称调整?本期节目深入探讨了军衔改名背后的深意:从战后刻意用‘1佐’‘2佐’与旧日军划清界限,到如今以‘国际接轨’之名重启‘大佐’‘中佐’,这不仅是文化符号的复辟,更是日本右翼势力‘渐进式突破’战略的一环。嘉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像一个人穿了四十多年的便装,突然换上军装,别上祖传勋章——他是在宣告:我回来了。’随着自卫队一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扩增军费,改名举动如同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扯下,赤裸裸地揭示了其重塑军事身份、试探邻国底线的野心。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当曾经带来痛苦的符号再度回归,我们是否该警惕这温水中渐沸的信号?
主持人: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日本自卫队可能要改军衔了,说白了,就是要把以前的‘1佐’‘2佐’这些叫法,重新换成‘大佐’‘中佐’这种老名字。你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是也觉得,哎,不就是换个称呼吗?有那么严重? 嘉宾: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你是不是也觉得,改个名字而已,又不是真开打?但后来我越看越不对劲,你有没有注意到,‘大佐’这两个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根本不是个普通的军衔,它背后压着太多血淋淋的记忆。 主持人:对,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大佐’,我脑子里立马就跳出抗战剧里的画面——那种戴着军帽、眼神凶狠的军官,动不动就下令屠村。其实不光是影视作品,历史上很多重大暴行,像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这些,背后都有‘大佐’级别的指挥官在推动。所以这名字一出来,不只是称呼变了,是直接把历史伤口给撕开了。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而且你想想,战后日本搞自卫队,特意用‘1佐’‘2佐’这种数字编号,就是为了跟旧日军划清界限。这就像一个人改了名字,想告别过去。可现在呢?他不仅把旧名字翻出来,还堂而皇之地说,这是为了‘国际接轨’。你信吗? 主持人:我一点不信。说起来,日本官方还解释说,改名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容易理解,也方便跟美军沟通。可问题是,自卫队现在的英文军衔,早就跟美军对上了。‘1佐’就是‘Colonel’,沟通根本没障碍。所以所谓的‘接轨’,听着更像是在接另一个东西——接的是旧日本军国主义的魂。你说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嘉宾:完全同意。而且你别忘了,这事儿不是临时起意。它被写进了自民党和日本维新会的执政协议,明确说要在二零二六财年完成修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不是某个部门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右翼政治势力一步步推进的计划。他们要的,不只是改名,是要给自卫队彻底‘正名’。 主持人:重点就在这儿。改名不是终点,是起点。你想想,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到把防卫厅升成防卫省,再到军费连年涨,现在又要恢复旧军衔……这一连串动作,就像下棋,一子动,全局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自卫队从‘专守防卫’变成一支真正的军队。而‘大佐’这种称呼,就是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掉了。 嘉宾:打个比方,这就像是一个人穿了四十多年的便装,突然有一天开始换上军装,还把祖传的勋章别上,说是为了‘形象统一’。你信他是单纯为了好看吗?他是在宣告:我回来了。而且不只是我,我背后那一整套东西,也都回来了。 主持人:你刚说的这个比喻,真的一下子戳中我了。其实我们普通人可能不会天天关注军费数字,也不会去研究什么‘远程打击能力’,但‘大佐’这两个字,谁都懂。它就是一个信号弹,一打出来,所有人都知道:方向变了。而且这种改变,是冲着历史去的,不是冲着未来。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更让人不安的是,他们不是创造新符号,而是复活旧符号。你说,为什么不能发明一个新的、代表和平与防卫的军衔体系?非要用‘大佐’‘大尉’这种带着侵略血腥味的词?这说明,他们的国家认同,还是在往过去的阴影里找根。 主持人:而且你不觉得吗?这种改动,特别擅长打擦边球。它不直接说‘我要扩军’,也不说‘我要修宪法’,而是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改名字。等大家反应过来,整个氛围和认知已经被悄悄扭转了。这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察觉水烫了,已经跳不出来了。 嘉宾:补充一下,这种‘渐进式突破’,其实是日本这些年的典型策略。他们很清楚,一步到位会引发强烈反弹,所以就‘日拱一卒’。军费今年涨一点,明年再突破一点原则,后年再改个称呼……慢慢地,战后那套和平框架就被蚕食得差不多了。 主持人:我确认一下,你是说,改军衔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个文化符号问题,实际上是个战略信号,对吧?它不只是影响日本国内,更是在试探亚洲邻国的反应。尤其是中国、韩国这些曾被侵略的国家,我们一敏感,他们可能就说你‘过度反应’;我们要是不说话,他们就当默许,继续往前推。 嘉宾:完全对。而且你发现没有,这种操作特别擅长制造‘你说不出口的愤怒’。你想抗议吧,人家说‘我们只是改个名字’;你想无视吧,又觉得心里堵得慌。这种模糊地带,正是他们最擅长利用的空间。 主持人:嗯,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大佐’的回归,听起来像是个旧词复用,但实际上,它押的韵,可能是那段我们都不想再经历的过去。我们不怕日本强大,但我们怕它忘了自己是怎么强大的,更怕它把侵略当成荣耀。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而且别忘了,中国国防部早就提醒过,日方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在军事扩张的路上越走越远,值得高度警惕。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的预警。毕竟,一个国家怎么对待自己的历史,往往决定了它会怎么走向未来。 主持人: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聊了这么多,核心就是:改名不是小事,它是身份的重塑,是历史态度的宣示,更是战略意图的外露。从‘1佐’到‘大佐’,变的不只是字,是整个国家的走向。我们作为普通人,可能改变不了大局,但至少可以记住:有些名字,不该被轻易原谅。 嘉宾:我同意。而且你还有一点说得特别好——这种改变,往往是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的。所以我们更得保持清醒,尤其是当某些词汇重新出现时,别急着接受,先问一句:它为什么现在回来?背后是谁在推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不该被当成可以随意覆盖的旧文件。 主持人:是啊,有时候一个词的回归,比一支舰队的出动更值得警惕。因为它改的是人心,是记忆,是底线。我们今天聊的,不只是日本的军衔,更是我们怎么面对历史、怎么守护和平的问题。 主持人:最后我想留一个问题给你,也留给听众:当一个国家开始重新使用那些曾带来痛苦的符号时,我们该把它当作‘过去的事’翻篇,还是该把它当成‘未来的信号’警惕?你怎么想?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