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女篮亚洲杯正在火热进行,咱们中国女篮的小伙伴们在小组赛里一路高歌,眼下又是一场85:51的大胜把新西兰扫下了马,一时间网络上也“梗”多到飞起,说这回中国队有戏,不冲一把冠军说不过去。
不过,“夺冠概率”这事,真就像月饼馅儿,里面啥都有,外面看不出来。
你说中国有30%的概率,日本15%,澳大利亚更高,40%,韩国只有7%。
这账怎么算出来的?谁给的数学题?明面上看,好像澳大利亚优势挺大,但球场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一口哨谁也别说稳。
行,问题抛出来了。
中国队这大胜,是不是说明她们真就稳了?
所谓的“夺冠概率”,又是掂量啥呢?
咱们来把这局仔细扒一扒。
先说中国女篮这场,网友一句“赢新西兰赢得太轻松了”,其实里头既有安慰,也带点“酸”。
毕竟,新西兰这队,论硬实力比起中日澳多少差了一截,但她们的拼劲和侵略性,没谁会小看。
中国姑娘们这波开局直接打个25:10,外线三分就下了仨,而且一个罚球都没丢,节奏就先握在手里。
再到第二节,分差也没怎么让对面追上。
杨舒予外线命中率妥妥两投全中,张子宇和韩旭内线可谓二柱擎天,这俩就跟门神似的,一人一边杵着,让新西兰一见内线心里就虚。
要说没瑕疵,对不起,咱们中国队还真不是铁板一块。
记得上一场打韩国,失误直接上了16次,差点自己把自己带坑里。
这回遇到新西兰,失误硬是降到10个,这进步咱得给好评。
说句直白的,把自己手里的坑填平了,别给对面送分,赢球其实没那么玄学。
可你要以为靠内线硬刚就能脑袋一热走到决赛,真还得想想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套路。
日本队这边,总给人两种感觉:一方面外线爆发力强,动不动花式三分,但球一紧,身体防守一上强度,立马“掉链子”。
就拿跟菲律宾那场说事,日本三分球投了39个,进14个,虽然说数据好像还行,可那场其实赢得挺险的。
再看看对澳大利亚,简直鸡肋,下半场三分死活开不了,11中1——这种窒息感,能理解吧?
日本虽有几杆外线大炮,但一旦对面全队扛得住自己的节奏,这花活就玩不转。
说白了,日本打顺了就跟野马脱缰,嗖嗖的快攻能带节奏推到极致,可防守收紧的时候,她们也像小鹿卡在围栏里,腾挪不开。
所以通常情况,日本对阵强队时,谁能把她们的速度降下来,谁就有戏。
另外一头,澳大利亚才是真的老狠角色。
三场小组赛,根本没啥悬念,什么115:39屠杀菲律宾,113:34再次教育黎巴嫩,然后对上被人捧为外线王国的日本,最后也是顶住赢球。
澳大利亚打法特别直接,内线推进、外线也飚,攻防节奏都比大多数亚洲球队压得死死的。
说是“一带一路”还是“铁桶防线”,底子厚、板凳深、冲撞能力一绝,就是那种你拦不住她,她反而能用身体把你摁在地上摩擦。
韩国和菲律宾面对澳大利亚基本就是过家家,比分一看人家都笑出声。
唯一能让澳大利亚栽跟头的,咱就说句玩笑话,真的不是别人,是她们自己——大比分领先容易松懈,或者某场夜里集体失眠。
否则,澳大利亚目前状态基本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可别被表面数字带跑偏,中国女篮现在处的位置,说稳也还真谈不上就稳赢。
中国队大胜新西兰是打出气势了没错,但咱们对上更强的对手,比如澳大利亚或者步步紧逼的日本,稳定性还是最大课题。
就像前面提到的,中国队只要让外线打不开,对方一收缩防线,内线就苦不堪言。
到时候靠张子宇和韩旭强攻,时间久了心态也会压得很苦闷。
而且日本不是没见过强队,谁还没吃过点亏?
所以啊,到半决赛和决赛,临场的应变、球员的心态、教练的临场布置,那才是真考验。
外线“噩梦之门”要是被日本或者澳大利亚紧紧扣住,这30%夺冠概率能不能变成100%,还得靠全队拼命去博。
就怕到时候关键时刻又有人掉线,惜败在毫厘之间,那可懊恼都来不及。
回头看韩国,纸面上7%概率,确实低得让人心疼。
她们虽然三分球很活跃,95:62大胜印尼那场三分开的还挺顺,但说到真碰硬,面对高压防守和内线比拼,还是有种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劲儿。
半决赛到时候如果遇上澳大利亚,真心觉得多少是给强队“练手”去了。
韩国风格偏技术流,讲究速度和空切配合,一旦被对方高大内线锁住路,也便捉襟见肘。
所以,韩国虽有漂亮数据,实际能闯过澳大利亚人,怕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一圈分析下来,会发现大热门其实就那几个,新西兰等队,拼劲足,但硬实力就是天花板。
日本和韩国靠外线飙分,澳大利亚靠整体硬度和阵地防守,最要命的还会全队起飞,轮番上阵消耗你。
中国女篮如果要杀到冠军,得保证每一场不掉链子,外线内线都有人能站出来,失误别再自己坑自己。
说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每次大赛,输输赢赢都差不多绕在这几个死结上头。
有机会冲冠,得突破自己的短板才行。
话说回来,每次看女篮姑娘们拼到汗如雨下,心里不激动是不可能的。
谁不希望中国队能把这个30%概率变成现实?
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强敌一个赛一个,有的靠天赋,有的靠战术,有的拼韧劲。
网上有粉丝玩笑:“日本是外线狙击手,澳大利亚是蓝领工兵,中国女篮是全能型。”
其实真刀真枪对阵,谁能在精神、细节、应变上都顶住,才有权笑到最后。
赢一场不代表全会赢,翻车的例子又不是没见过。
那边有大心理素质,也有人一到关键时刻怂得不行。
数据归数据,比赛还是人打的不是算的,有时候一个失误、一记三分就能让概率翻车。
中国女篮要想捧杯,真的得稳住外线输出,减少无谓失误。
话说回来,命运还真不是一味“玄学”,有些东西是拼得出来的,有些却就是卡在临场发挥。
作为普通观众,谁不想着这次能圆梦?
但每场比赛就像天气预报,说降雨概率90%,结果半夜都不下一滴。
说到这儿,不免感叹一句:竞技体育从来没有绝对的“稳赢”,哪怕头顶数据光环,临场失神两分钟,全队都得追悔莫及。
谁又知道,下一场会不会出现那个意外的主角、那个转瞬即逝的奇迹?
正是这样,每一次期待,每一次失落,才拼成了观众和球迷心里最真的热血和牵挂。
各位看官,说说你们的看法——中国女篮这30%的夺冠概率,到底是祝福还是鞭策?你们觉得靠什么能逆袭成100%?得靠拼命,还是命好?
评论区等你来聊,别光你激动,我也挺想听听你们的主意——女篮亚洲杯,中国姑娘们的冠军之路,你还相信她们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