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19 22:06 点击次数:186

特朗普一话压下中国关税!莫迪心一紧!中俄态度亮明印度更难了!

同样买俄油,中国先不动,印度先挨刀。

这句话是8月15日会晤后的原声,像冷水突然泼在一张还没干透的战术图上。

关税数字也不拐弯:对印商品一口气拉到50%,俄油相关交易再压25%。

有人还在算账,订单可能要少掉八成,数字冻手,脸上也挂不住。

我一度以为新德里会很快反击,哪怕象征意义也好。

结果静得出奇。

贸易层面的工具有限,动真格的牌不多,想起那句轻飘飘的官话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

说这话的,是印度钢铁部秘书庞德里克,他强调要走高附加值、知识密集的路。

话没毛病,现场却有点尴尬:工业软件、标准体系、研发强度,这些基础件就像老旧工厂的开关箱,拧一遍才知道哪处接触不良。

再往回翻一页,俄油这条航线在亚洲早就被走出了车辙。

乌拉尔油对布伦特的折价常年挂着,长期合约配上金融和运力的配合,谁都想省那几美元。

中国这边的打法更像笨功夫,买得稳,运得稳,炼得稳,连对外表态都稳。

特朗普在会晤后说,暂不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听上去随口一句,实际是一张压力测试的回执:你要是硬按,供应链会反弹。

镜头再切回当下,印度企业端传来的消息并不轻松。

纺织、化学品、钢铁、汽配,一圈又一圈电话会,毛利被拉扯得只剩薄片。

关税越过10%的门槛,美国采购会自然分散,把PO拆小,改成短周期,再去墨西哥、越南、土耳其、东欧试水。

谁的合规、交付、保理金融跟得上,谁接盘,这没啥浪漫可讲。

有朋友问:这回到底谁赢?

先别下结论,先看节奏。

特朗普的风格我不陌生,交易优先,哪边替代性高,哪边就先动刀。

对中国,他顾忌的是报复链条会反咬,稀有材料、市场准入、对等措施,件件都不轻。

对印度,他更像在做一次可承受成本的实验,看看能逼出什么交换项。

防务采购也好,数字市场也罢,只要能换到桌面上的筹码,事就有回转余地。

再补几处细节,不然像空地图。

时间是8月15日,地点是那场对外公开的会晤之后;印度对美出口的主要关口集中在HS 61/62、72/73、84/85、29这几类,关税抬升对61/62和73类的杀伤更直接;印度炼厂偏好乌拉尔与ESPO的混配,这样在FOB、运费、保险的拆解里还能捞出一点套利空间,关税加上去,窗口就像被人拉了半扇。

话说回来,庞德里克那句不成为下一个中国,我没必要苛责。

学不学、像不像,从来不是句式,是配套的。

电力稳定、物流成本、土地效率、环境合规,这些硬骨头一项项啃下来,产业的抗压性才会长出来。

嘴上不愿对标,中国也不需要谁来致敬,能交付、能迭代、能在压力下保持生产组织,这三件事够用。

国内情绪起伏肉眼可见。

有人骂双标,有人喊去依赖。

我更关心汇率和资金的走向。

卢比要是走软,进口通胀就会抬头,资金外流会加快,企业现金流的链条会绷紧。

海运费这几个月也不太安稳,红海绕行带来的成本抬升还在。

企业家对我说,长约不敢签,只敢滚动三个月。

不是怂,是被政策的活门折腾怕了。

不是没前车之鉴。

2018年的那次中美关税战,中国用了连环组合:对等反制、内需托底、汇率弹性加上产业链的吸附力,先稳住基本盘,再调结构。

当年的教训在这儿摆着:你不具备回手的能力,对手就敢按住不放。

印度现在最需要的,恰恰是一个让对手谨慎的动作,不必大,只要确实能疼。

再把视角拎高半格。

美国的国内考量,离不开通胀,也离不开能价格的可控。

对华俄油暂不加征,更像是对市场的安抚,免得把油价再推一把。

对印关税升级,则是对外展示用力的信号,也便于在未来的谈判里标注一个高锚点。

谁来拿剪刀削锚点,取决于谁能拿得出够分量的筹码。

有人问中国这边有没有躲过风头的侥幸。

老实讲,没有。

是把能被按的地方提前做了缓冲:能输入多化、上游材料的冗余、安全库存、运力的长期锁定。

企业愿意加大采购,只因为看见了三件事:价格可预期、政策口径稳定、交付路径可执行。

背后是组织力,不是运气。

我一直认为,口号的声音不用太大,动作要快、要稳、要耐打。

印度要修复与美国的那道沟,可谈的有三路:防务大单换关税松绑,数字领域换准入,或者在能结算层面做些更聪明的安排。

谁都明白,能拿到豁免不是面子,是功能性交换。

要不要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拉个边会?

能拉,拉了也得拿货上桌。

情绪多说一句,别被表面的叙事带偏。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这两年有修补的势头,高层互访也已在路线图上。

龙象共舞的提法不止一句客套,贸易分工和产业错位本来就有空间。

只要把意识形态的滤镜摘一会儿,很多事会好办很多。

面子放下半寸,台阶就会多一层。

还有一个小细节,容易被忽略。

美国财长曾经感叹过,中国的体量和能力,让华盛顿的工具箱不好使。

别把这句话当夸,听成提醒更合适。

大国对话,拼的是报复风险与替代成本。

能打是下限,打了对面会疼、会犹豫,才是上限。

热词不需要堆,散着点儿:惩罚性关税、俄油、对美出口、暂不加征、谈判筹码。

新闻翻完,心里有杆秤:这回合,不是谁一句话赢了,是谁在关键时刻把不可替代这四个字落在了地上。

收个尾。

别把这事看成简单的输赢,像军演,不鸣则已,出手要稳定、要准。

留一句压箱底的话:在力量的世界里,礼貌从来是建立在难度系数上的,能让对手改变动作的,才配谈尊重。

愿意押注的朋友,把你的理由写清楚,别喊口号,拿出证据和逻辑,咱们按回合看强弱。

下一篇:欧盟EUDR法规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