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华夏基金视频节目《DeepTalk》。
平均每3天上市一款救命药,
又一行业开启中国速度。
今年上半年,4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43款什么概念?
不但刷新了历年同期记录,
更是近乎追平了去年48款的全年获批总量。
当政策、资本、研发与临床协同发力,
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关键拐点。
如果谁在10年前的中国谈创新药,
那迎接他的大概率是同行审视的目光和外资轻蔑的眼神。
一款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
至少要经历5个环节,动辄就是十几年。
所以创新药是一个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而且高风险的行业。
仿制药的商业逻辑就简单得多,
等创新药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一过,
各家都能做,投入更低、上市周期更短,成功率更有保障。
行业弥漫着一股“靠仿制药赚快钱”的氛围。
但这样的结果就是:
药效更好的创新药长期被进口药垄断,
老百姓对国产药不信任,但进口药又吃不起。
怎么才能撕开阻碍中国创新药发展的铁网呢?
我们给出的答案是:
开启医药、医院、医保三重改革,
用政策温度呵护产业成长,
中国创新药从“野蛮发展”到“质量为王”的十年蜕变之路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更是政策暖风频频。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
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战略目标,划重点:全球竞争力。
另外,医保局还计划年内发布丙类目录,
为创新药支付体系提供新的支撑。
7月,卫健委更是聚焦研发、准入、支付等关键环节,提出16条具体措施,与多部门协同发力,为创新药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跟随仿制”到“独立原研”,
中国药企在政策呵护与资本托举下,
用10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的中国已跃居全球创新药研发首位。
按照首次进入临床创新药统计,截止去年底,中国本土企业原创新药累计达到3,575个,全年新增创新药704款,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创新药的背后不只是药,
更是为14亿国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如今,我们已经从依赖海外知识产权引进成功实现反向输出,
海外授权(license-out)已经成为创新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去年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事件数共126起,涉及总金额52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39%。
今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50个项目达成了 license-out交易,总交易金额近千亿,已经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什么?
是国家战略的远见,
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坚守,
是我们正向的创新强国大步迈进,
重塑全球医药领域的话语权。
“10年前想不到中国新药研发会有今天,
但未来10年必须敢想敢干更大的事。”
这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现状与真实写照。
受益于政策护航与企业基本面的改善,
产业趋势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已经显现。
截止8月25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创下阶段性新高,年内涨幅达到38.45%,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更是高达117.42%,
而 ETF 产品更是成为普通投资者低门槛参与创新药产业成长获得的优质通道。
可以关注港股通医疗ETF:
在覆盖创新药的基础上,
还纳入了CXO、AI医疗等细分赛道,
更全面布局医疗产业链,帮助大家更好捕捉相关产业投资机会。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完整视频请戳链接⬇️⬇️
华夏基金财富家 ,赞 1027
下滑查看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 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 上述跨境ETF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 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T+0特别风险提示:上述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变动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 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