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削球手桥本帆乃香在WTT中国大满贯女单第二轮交出的比分牌:11比0、11比4、11比1 。三局比赛,她只让中国香港名将杜凯琹拿到可怜的5分。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第二局她直接打了对手一个11比0,连让分的意思都没有。
这种碾压式的胜利发生在大满贯赛场上,让当晚同时段其他比赛都显得像热身练习。 而当比分传到正在隔壁球台作战的王艺迪团队耳朵里时,压力已经像北京九月的闷热天气一样压了下来。 因为下一个站在桥本帆乃香对面的,正是王艺迪本人。
王艺迪刚刚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印度选手阿库拉。 比赛过程算不上轻松,特别是第二局打到9比9时,王艺迪叫了暂停,回来后才连得两分拿下。 但比起桥本帆乃香那种近乎残忍的统治力,王艺迪的胜利显得格外“正常”。
历史数据摆在面前:王艺迪和桥本帆乃香过去交手三次,王艺迪全败。 最近两次是今年的事,美国大满贯0比3,瑞典大满贯1比3。 削球手本来就是国乒队员不太愿意碰到的对手类型,而桥本帆乃香这种级别的削球,更是难中之难。
“她的削球旋转强,节奏变化多,有时候削着削着突然来个反攻,那种节奏差让很多进攻型选手都吃不消。 ”一位跟队多年的记者这样描述。 更专业的分析指出,桥本帆乃香的削球带有强烈的侧旋,而且她放短球的手感极好,经常能在多拍相持中突然改变节奏。
王艺迪对阵阿库拉比赛中的一些细节或许能看出她正在为这场恶战做准备。 第三局7比3领先时,她多次尝试用正手大角度调动对手,虽然面对的是进攻型打法的阿库拉,但这种左右调动的战术恰恰是破解削球的关键。 只是阿库拉的防守能力远不能和桥本相提并论,这些战术的实战效果还有待检验。
现场观战的球迷也注意到了微妙的变化。 “王艺迪今天打得特别有耐心,好几个球都是打了七八个回合才得分。 这在以前比较少见,她通常更喜欢前三板解决问题。 ”一位从上海专程来看比赛的球迷说道。 这种耐心,或许正是教练组针对削球手特意强调的。
桥本帆乃香的状态确实火爆。 与杜凯琹的比赛,她几乎没给对手任何机会。 第一局11比0的比分在大满贯级别的比赛中极为罕见,更何况杜凯琹是世界排名前二十的选手。 第二局杜凯琹好不容易拿到4分,第三局又只拿到1分。 整场比赛耗时不到20分钟。
技术层面上,王艺迪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具体:如何应对桥本帆乃香变化多端的旋转,如何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保持命中率,以及如何防范对手突然的反攻。 这些都需要在比赛中有针对性的战术执行。
比赛被安排在10月1日晚间的黄金时段进行。 这个时间选择本身就说明了赛事组织者对这场比赛的重视程度。 中日对抗、攻削大战、历史战绩一边倒——这些元素加起来,让这场女单八强争夺战成了当日最受关注的比赛。
王艺迪在结束与阿库拉的比赛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离开场地,而是在混采区简短停留后迅速返回了训练馆。 这个细节被现场记者捕捉到,推测她可能立即开始了针对性的备战。而桥本帆乃香则在轻松取胜后,面对镜头露出了难得的微笑,显得信心十足。
王艺迪与桥本帆乃香此前三次交手的录像,估计正在国乒的分析室里反复播放。 每一次失利都有其特定的模式,美国大满贯是接发球处理不佳,瑞典站是中间局把握不好。 这些问题能否在第四次交锋中得到解决,将直接决定比赛的走向。
观众席上,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的身影也出现在了王艺迪与阿库拉的比赛现场。 高层领导的关注,无形中又给这场比赛增添了额外的分量。